博彩投注

当前位置: 博彩投注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博彩投注 环境功能催化与资源绿色利用研究所 为印染废水深度除锑治理提供高效绿色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5-07-07      浏览量:

随着化纤工业快速发展,含锑(Sb)催化剂的广泛使用导致Sb污染物在印染前处理工艺(退浆和碱减量)流程中大量析出,随废水排放进入水环境。Sb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生物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重金属,其在水体中的累积不仅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更对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现有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对Sb的去除效率低,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因此,开发高效、低能耗、环境友好的的深度除锑技术,并推动其工程化应用,已成为保障水环境安全、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求。生物炭吸附法虽具有操作简便、资源节约等优势,但原始材料吸附性能不足,严重制约其在印染废水锑污染治理中的实际效能。

近日,博彩投注 科研创新团队——环境功能催化与资源绿色利用研究所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中科院二区,IF=5.4)期刊发表题为“Trivalent antimony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n poly(N-phenylglycine)/biochar composite: Interface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的研究论文。博彩投注 洪思奇博士为第一和通讯作者,武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牛梦娴、王樱杰和环境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张晓萱为共同作者,西安工程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该工作得到“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陕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本研究中,针对当前印染废水除Sb吸附剂面临的吸附剂成本昂贵、环境适应性差、吸附效率低等实际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聚N-苯基甘氨酸修饰生物炭”(BC/PNPG)策略,通过原位聚合在秸秆生物炭表面引入富氨基(-NH2)和羧基(-COOH)的PNPG层,对Sb吸附容量提升5倍。该材料同步实现Sb(III)氧化转化(24.3%氧化为低毒Sb(V))与螯合固定。在实际印染废水(Sb(III)=109μg/L)动态柱实验中,穿透体积达866 BV(床体积),展现出极强的实际应用潜力。同时,材料在宽pH范围(4~10)内保持优异的稳定性,且在Cd²⁺、Cr³⁺等共存离子存在时仍具有出色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印染废水中高毒性Sb污染治理提供了兼具高效吸附和原位解毒功能的绿色解决方案,更实现了农业废气秸秆资源化高值利用,有效降低了治理成本。其推广应用将显著提升印染废水处理深度,有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推动纺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以及促进重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文章链接://doi.org/10.1016/j.colsurfa.2025.137373

(撰稿:洪思奇 审核:武峥)